大连理工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科研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该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教学拥有实验室约为1300平,在“211”,“985”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下,购置了大批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均达到国内一流实验室水平。目前,拥有价值10万元以上的设备40余套,固定资产总额近2500万元,完全可以满足科研的需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主要的大型分析仪器包括气相色谱(Agilent 6890、Shimadzu各一台),色质联用(Agilent 6890 GC + 5973 MS)、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总有机碳和总有机氮测定仪、原子吸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等。
研究团队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室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室围绕我国当前水污染与水资源缺乏双重压力的水环境问题,针对点面源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技术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等工作。研究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毕业生中2人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近年来,研究室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5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件。
主要研究方向:(1) 先进生物技术:研究以ANAMMOX为核心的生物脱氮技术(国际上首次提出SNAD工艺),A2O-MBR生化处理高氨氮废水技术,城市污水生物吸附-膜浓缩-厌氧消化氨氧化集成资源回收技术等;(2) 膜分离技术:MBR与膜分离系列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3) 农村固体有机废物资源化技术;(4) 环境电化学技术;(5) 工业生态与环境规划:研究工业生态园规划、流域水循环经济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与生态修复。
环境化学与技术研究室
环境化学与技术研究室自1989年组建以来,充分利用我校化工学科的基础和优势,针对环境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环境化学相关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研究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近5年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和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件,其中美国专利1件。
主要研究方向:(1) 污染控制化学技术:研究光、电、波及清洁氧化还原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原理和安全性评价方法;(2) 功能材料的环境应用技术:研究高性能光催化材料、电极材料和化学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原理;(3) 环境污染物的快速分析技术:研究基于光电技术的典型污染物在线和便携式检测方法和原理;(4) 有机污染化学:研究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和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态风险性。
环境生物工程研究室
环境生物工程研究室主要从事环境生物工程、反应及分离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及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研究室现有教师11人,共培养博士和硕士150余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4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的污染治理项目5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
本研究室主要面向环境中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处理问题,开展高效基因工程菌构建,极端微生物筛选,培养及各种特定生态技术研发,并形成一套针对复杂体系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基因解析的配套方法。近年来,研究室还自主研发出了高效烟气脱硫、脱硝及资源化技术,为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环境生态与工程研究室
环境生态与工程研究室针对我国生态破坏和复合性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学科交叉,开展基础、应用和集成创新研究。研究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研究生22人以及硕士研究生29人。主要研究方向:(1) 化学品生态风险控制与管理技术,包括预测毒理学技术、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方法;(2) 污染生态化学与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持久性和新型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3) 污染控制与修复化学技术,主要研究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技术和水体微污染控制技术等。
研究室现承担的研究项目/课题包括:(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围填海的水环境效应和模拟 (2013CB430403)”,(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项目课题“化学品种类快速甄别及毒性模型测试技术 (2012AA06A301)”,(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机污染物计算毒理学 (2132572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生素水环境光化学转化/光致毒性机理与计算模拟 (211370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即“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络合络合物的超分子识别及其生物有效性与典型环境过程评估 (41171382)”、“主体化合物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其化学多样性 (21477013)”、“基于色谱耦合分离技术研究DOM结构与其光化学活性的关联机制 (21277018)”、 “基于分子模拟研究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ROS的机制 (21477016)”、“羟基自由基引发多溴联苯醚替代品的大气转化机制及动力学 (2417701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即“胺类化合物捕捉CO2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21207016)”。
环境催化与材料研究室
环境催化与材料研究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NSFC-RGC)、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等课题10余项,在Environ. Sci. Technol., J. Catal., Adv. Funct. Mater., J. Phys. Chem. C 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1) 环境催化与绿色催化:工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绿色催化转化及控制原理与技术;(2) 环境材料:研究新型环境材料的制备,原位表征及其在环境与能源中的应用原理;(3) 环境表面-界面化学:利用原位谱学技术研究典型污染物的多尺度表面-界面的化学物理行为;(4) 纳米化学与能源催化:研究纳米催化及新型环境可持续能源的制备、存储及转化的原理和技术。
环境能源工程研究室
环境与能源工程课题组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热解、气化、焚烧、干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结合环境、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等学科的研究进展,开展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新方法、新原理、新技术。课题组现有教授1人、讲师3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4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3件。
现阶段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有:(1) 固体废物污染预防与资源化原理;(2) 城市固体废物的低能耗、近零排放资源化利用技术;(3) 工业废渣的解毒与资源化技术;(4) 农业及工业生物质废弃物的高值化转化技术。代表性研究成果:(1) 污泥低能耗近零排放干燥及资源化利用研究;(2) 生物质气化超绝热部分氧化去除焦油的研究;(3) 糠醛清洁生产及醛渣资源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