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与产品
创新技术与产品
首页 > 创新技术与产品 > 技术与产品
新型一体化3R生物反应器


    1.技术简介

该反应器可以看作A2/O工艺与SBBR工艺的有机组合反应器分为好氧、兼氧、缺氧三区,用可控制开合度的百叶窗分开,三区采用固定纤维填料。在反应器内部不同的区域培养不同的细菌,硝化细菌主要生长于好氧区,反硝化聚磷菌主要生长于缺氧和缓冲区在好氧区填料下方布置曝气管路,通过曝气动力循环推动反应液在不同的区域循环流动,从而实现脱碳、脱氮和除磷。

    在反应器的不同区域安装在线检测设备,对在各个区域的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度、化学耗氧量及其他污染指标进行监控,这些检测信号反馈到给氧量控制器,百叶窗等调节机构以满足各个区域的操作条件,使各种反应在最佳条件下运行。

 

2.技术特点

本反应器具有高效、节能、低投资、低成本、智能化、管理与操作简便、水回用灵活方便等优点。

1. 高效性:本反应器采用固定生物膜法,提高了单位容积的微生物量,有利于减小池容,减小占地面积。可承受较高的有机容积负荷,处理效率高,脱氮、除磷能力强。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污泥产量低且沉降性能好。

2. 低投资:将脱除不同污染物(不同反应条件)的过程组合在一个单体设备中完成,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减少。省却了许多回流设备,降低了设备投资费用。

3. 低成本:动力消耗降低后电费减少。精简设备后设备维修费减少。自动化控制使人工操作费减少。

4. 智能化:诸多参数的自动监测与反馈控制使各个反应过程都在相应的区域,相应的最佳条件,相对稳定的运行。

5. 操作管理方便:处理过程本身简化,自动监测水平较高,人工操作的失误等可以降到最小。

出水回用灵活:该工艺可与膜处理工艺联用,为设备设置多个出水口,使排水有多种途径:达标外排,一般回用水取水口,优质回用水取水口,锅炉用水取水口等,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回用水处理量及处理方式,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3.设计实例

在工程应用中3R反应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反应器池体结构设计及曝气系统计算[5-7]

以日处理量24000m3/d为例,可设置24个独立序批式工作的反应器以实现处理工艺整体连续进水出水。

每个反应器长32米,宽7.5米,高4.5米,用百叶窗分割成缺氧区、缓冲区、好氧区,在3区中设置弹性纤维填料,每个反应器需填充体积为720 m3。填料密度1020.0kg/m3,填料比表面积1598.4m2/m3,单位长度填料表面积0.203 m2/m,单位长度填料体积1.27×10-4 m3/m,填充密度2472 m2/m3

进水方式采用由进水管连接配水渠,一根干管,24根支管,来水由进水管进入到配水渠内,通过设在配水廊道的潜孔流到反应器内,配水渠与反应器同深,长7.5米,宽1米。出水采用矩形非淹没薄壁溢流堰,堰宽等于反应器宽。

反应器采用污泥斗排泥,宜采用方斗,污泥井坡度30°,重力排泥。污泥斗上部边长为7.5米,下部边长为0.5米,污泥斗高度为2.02米。

采用鼓风曝气供氧,每个反应器所需空气量为18000 m3/d曝气强度为8.33m3/h.m2)。在相邻的两个反应器的隔墙上设一根干管,共12根干管。在每根干管上设4对配气竖管,共8条配气竖管。全反应器共设96条配气竖管。每根竖管的供气量为187.5m3/h.。在好氧区填料下方布置曝气管路,选用网状膜空气扩散装置,以距池底0.3m为宜因为涉及生物脱碳、脱氮过程,故还需校核供氧量是否满足需求量,正常条件下均可满足需要,设计氧效率为10%左右。

固定资产估算[8]81.71万元,处理成本[9]估算0.25/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