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首页 > 最新资讯 > 咨询中心
善待环境也是“积德”--“积德”不一定非要“放生”,从举手之劳做起,多做对生态环境有益的事,实现生活
文章来源:匿名 发布时间:2015-10-15
   

    最近有报道说,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山东青岛小港码头都会聚集一些善男信女,他们愿意花高价收购被渔民捕捞起来的海龟等动物,然后选择特定的场所将这些动物“放生”。

   “放生”这事儿,古已有之,将动物放归自然,以示仁爱,以求“积德”,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文明意识。放生真能积德吗?恐怕不尽然。《列子》中便有人说:“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如果“为放生而放生”,“捕而放之”“买而放之”的话,不但不是行善积德,还可能变相鼓励野生动物买卖,导致更多野生动物变成捕猎目标,最后惨死在贩运途中,变“放生”为“杀生”。

    一些“放生”之举,不仅没有给动物带来生路,反而造成了次生灾害——或是影响放生地居民的生活,或是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给原有物种带来危害。有报道称,某年河北平山县的东沙岭村和西沙岭村交界处有人放生了数百条蛇,导致当地农民不敢下地干活。有人在广州市鳌头镇黄茅村放生了千余只老鼠,当地村民不得不组织起来灭鼠,还担心老鼠传播疾病。被不少人作为宠物饲养的巴西龟,也是常见的“放生”物种。但巴西龟性情凶猛,捕食能力强,繁殖快,被放生后容易成为入侵物种,不但威胁了原有物种的生存,还给人畜带来沙门氏杆菌等的传染隐患。

    类似的不恰当放生行为完全违背了放生的初衷,不是缺心眼儿又是什么呢?当然,也不一定是缺心眼儿,还有可能是道德作秀。放生者如果真相信抬头三尺有神明,又怎会为“放生积德”的一己之私去伤害动物的性命呢?这种行为不仅糊涂,而且自私。

    科学昌明的今天,做善事也要讲科学,如果“放生”,应把需要放生的动物放在适宜它们生存的地方。其实,保护动物的最佳途径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如果能从日常小事做起,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善待环境,不仅是保护动物,也是善待人类自身。每月少开几天车,减少尾气排放;洗手的水攒下冲厕所,丢垃圾的时候分分类;不为旅游参观等目的惊扰野生动物……总而言之:对环境友善也是“积德”。